淬硬性和淬透性是表征鋼材接受淬火能力大小的兩項性能指標,它們也是選材、用材的重要依據。
淬硬性是鋼在理想條件下進行淬火得到馬氏體后硬化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決定鋼淬硬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鋼的含碳量,更確切地說是淬火加熱時固溶在奧氏體中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鋼的淬硬性也就越高。而鋼中合金元素對淬硬性的影響不大,但對鋼的淬透性卻有重大影響。
淬透性表示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時獲得淬透層深度的能力,主要受奧氏體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元素的影響,指在規定條件下,決定鋼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鋼材淬透性好與差,常用淬硬層深度來表示,淬硬層深度越大,則鋼的淬透性越好,鋼的淬透性主要取決于它的化學成分,淬透性好的鋼材,可使鋼件整個截面獲得均勻性一致的力學性能以及可選用鋼件淬火應力小的淬火介質,以減少變形和開裂。
鋼的淬透性的測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臨界直徑測定法和端淬試驗法。
臨界直徑測定法 鋼材在某種介質中淬冷后,心部得到全部馬氏體或50%馬氏體組織時的最大直徑稱為臨界直徑,以Dc表示。臨界直徑測定法就是制作一系列直徑不同的圓棒,淬火后分別測定各試樣截面上沿直徑分布的硬度U曲線,從中找出中心恰為半馬氏體組織的圓棒,該圓棒直徑即為臨界直徑。臨界直徑越大,表明鋼的淬透性越高。
常見鋼種的淬火臨界直徑表: